電台福傳節目 - 聆聽孩子的心聲

梁神父:各位聰眾,大家好。我是慈幼會梁偉才神父。今晚,我們繼續有劉彥君老師,和我們分享他的教育經驗。劉老師,我知道你和學生建立了不錯的友誼,時常和他們聊天,你有甚麼經驗可以和我們分享呢?

劉老師:我時常記起聖經中的一句話,談到耶穌作為一個善牧,他說:「我認識我的羊,我的羊也認識我。」(若10:14)這句說話觸動了我,當我要了解我的學生的時候,這時也是讓學生了解我,才可以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。有時,學生家中可能出現問題,他會走來和我對話,此時,老師未必需要給予任何意見,他只是想和老師分享;或者,學生有前途問題、他和朋友之間的問題,也會和我傾訴。或者,事情可能小至欠交功課,及學業上的問題,我們也需要互相分享心聲。

有次,有班初中生,他們上課的表現很好,我也會稱讚他們積極學習,完成不同的活動。但是,每次分發功課的時候,總是一去無回頭。過了一、兩次之後,我認為這是需要改善的問題,要不然他們就不會學會責任感。當時,我沒有在課堂教書,在班中進行分組討論,而討論的就是欠交功課的原因和他們下課後的情況。他們認真地反省自己平日的習慣,以及對功課的看法。他們在報告的時候,幾乎每一組所說的都是一樣,他們都說:「每一天下課回家,我們都想着做功課,不過,我們想先玩一會,家人也沒有督促自己,於是就不停地玩。之後,我們便感到很倦,沒有精神做功課。對着沉重的功課,我們就不想面對,只想逃避,不把它拿出來。就這樣過了一天。到了第二天,有新的功課,卻又累積起來,形成惡性循環。」

到這裡,他們發現同學之間有着共嗚。當我聽到這裡,我也和他們分享:「其實,這樣的情況在大人的世界,同樣出現。我同樣會面對這樣的掙扎。我讀書的時候,也會偷懶;我面對寵大的工作時,也會想着逃避。可是,我會下定決心,把它克服。」當他們都知道老師和自己有着同樣的經驗,他們便會感到自己的情況是有出路的。雖然他們不會在彈指之間改善,正如老師和他們的掙扎一樣,也不會在彈指之間有很大的改善,但是,自此以後,他們會有更大動力,逐步嘗試交齊功課,對他們來說是進步,也是一個教學成效。這也是我認為分享心聲的重要性。

梁神父:很感謝劉老師在這幾集,和我們分享他的教學經驗。最後,我想問劉老師,有沒有甚麼說話忠告我們的老師和家長朋友呢?

劉老師:以我的教學經驗,我覺得在香港社會特別要注意的,就是不要嫌棄我們的學生,這個情況在家長和老師身上也會發生。有次,我聽到同事談論:「今屆的收生不如上屆般優秀,希望下屆可以收到較好的學生就好了。」可能,大部份的老師都有這樣的想法,但是,當我聽到這句話,我感到這句話挺不中聽。我在想:「那即是我們現在的學生,我們都不想教他們。」要是這些說話被學生聽到,他們會怎樣想呢?有時,有的家長會問自己的子女:「為何你的成績如此差勁?為何你不如你的哥哥呢?」我聽到的時候,心中好像有一根刺。

學生,不論他們的模樣是怎樣,都是由大人塑造出來的。若是我們嫌棄他們,他們就自然跟我們劃清界線:「你們那些聰明的學生成績優秀,我們卻不是這樣的。」要是他們劃下了界線,我們就難以進行教育的工作。我希望大家都反省:我們說教育是知道學生的起點,協助他們看到自己的終點,引導他們走上自己的道路。我們有沒有了解他們的起點呢?我們為他定下的終點又是怎樣?我們又有沒有帶領他們走向自己的出路呢?

特別以鮑思高神父為例,他說:「只要你是青年,我怎樣也會愛你們。」這就是他對學生不離不棄,因為所以責任都不在學生身上,他們是無辜的;當然我們要培養學生的責任感,但他們是無辜的。鮑思高神父從沒有放棄對學生的要求,直到他死時,他也對學生說:「我在天國等待你們。」這就是鮑思高神父對學生的起點和終點的理解。我也希望一眾老師、家長,都能以鮑思高神父的態度和精神教育我們的下一代。

梁神父:再次感謝劉老師和我們的分享,希望你在教育工作上能不斷進步,能生活愉快。各位晚安。

Address : 16 Chai Wan Road Shau Kei WanTel : 2560 2134 | Fax : 2568 9697
Powered By Friendly Portal System 10.32